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哈利波特:警察欠我們人情

哈利波特:警察欠我們人情
文:劉劍玲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執行幹事
圖:Wing



昨天從長毛FB得知,警察欺騙抗爭的群眾。在解放軍總部石牆外,警察騙說要換更,結果是同一班警察帶數十箱相信是槍械、催淚彈、橡膠子彈的武器入內。我們憤怒,或許也有人懊悔,埋怨自己為什麼輕易上當。這時,我想起《哈利波特》同一情節。

話說在第三集,哈利波特好不容易搞清楚,當年出賣他父母的人,不是天狼星,而是蟲尾。這時,就在這間破屋內,哈利波特是唯一手握魔杖的人,他要不要立刻殺死蟲尾,替父母報仇?內心掙扎了一會,他選擇捉拿蟲尾而沒有殺死他,因為他想有公平公開的審訊,由司法機關制裁蟲尾,而天狼星也可以洗清罪名,重獲自由。

路平教授稱讚這是高尚的決定,可是下一刻,哈利波特立即後悔了。因為月圓之夜路平教授變了狼人,蟲尾乘亂逃走,回到佛地魔身邊。也是因為蟲尾的協助,佛地魔才能東山再起。

哈利波特深深懊悔,校長鄧不利多安慰他:「佛地魔最不想見到的,是他的僕人欠了你人情。」

事實上,劇情發展到第七集,巫師世界全面開戰。哈利波特東躲西藏,為要完成校長交付的重任,徹底毀滅佛地魔。不幸地,哈利波特和好友榮恩、妙麗,一起被佛地魔手下抓住了。在監牢裏,蟲尾負責看守,哈利波特正欲逃脫而被他發現,榮恩講了一句:「蟲尾,你忘了哈利曾救過你嗎?」就只那麼一遲疑,下一刻,蟲尾被他的義肢手捏死了。原來,佛地魔早就預料有這一幕,蟲尾有可能出賣他,結果在造一個義肢手給蟲尾的同時,也注入魔咒。

哈利波特的正義和善良,在蟲尾身上留下印記,是邪惡的佛地魔所不容的。

今天,抗爭的學生和市民正義又善良,信任警察讓出通道,因而受騙。這將會在警察身上留下印記,也在廣大市民心中留下印記。我們會記得這一幕。警察欠我們人情,總有一天會還的。

我們不要因此失掉善良和愛心。可恥的不是充滿愛的人,而是騙取市民信任的警察,及背後邪惡的689和獨裁政權。

願我們堅守信念,堅持和平、善良和正義,香港最後一定會勝利,我們一定會有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譚志源弟兄,你願意為信仰辭職嗎?

公民牧函:要求高官反思信仰與政治的矛盾2014
──譚志源弟兄,你願意為信仰辭職嗎?
文/吳國偉宣教師
圖/Wing



  以下文章的概念源自二○一一年五區公投之後,當時政府打算推出「遞補方案」,讓辭職議員不能立時再選,提升變相公投的成本,而以虔誠廣為人認識的林瑞麟,是負責此法例的主要官員,因而出現政治與信仰的矛盾。而這個故事正在重演,譚志源,正是負責政改諮詢的「政改三人組」中,廣為人知的基督徒。

  面對梁振英被689位小圈子選舉蓋章、由中央「確認」成為第三香港特首,過去兩年多香港政制方案及多種政策的荒謬,高官設計的政治、財政、運輸、房屋、醫療、教育、經濟、知識產權、社會運動等等涉及整個香港社會走向的政策,產生的社會效果不單沒有改變回歸已來的「社會下流化」狀態,而八月卅一日「人大落閘」,更進一步奪去人民當家作主、參與社會規劃理想香港的基本人權。

  簡單來說,香港人現時已無法掌握自己以及下一代的命運。我們感到信仰要發聲。上帝愛這個地方,愛我們及我們的下一代。衪不容我們成為二等公民,也不容專制政權奪取我們天賦的人權。正如古代受埃及人勞役的以色列民、耶穌時代被帝國殖民剝奪政治經濟及文化權利的初期信徒,以及普世教會協會提出的解放精神:上帝應許的國是一個好像菜園新村的、人人可以參與規劃將來的新天新地。

  當前我們面對中央政府提出的「三度大閘」,在學聯學民、學者、廣大市民及基督信仰眼中,完全無法通過理性的檢測。它僭奪了人民的選舉權,它的荒謬明顯得像當年的廿三條,而更荒謬的是身為基督徒的主要官員,例如譚志源弟兄,有份推動這「三度大閘」,進一步奪去香港人少許剩餘的公民權利。而明顯的是,過去警方出動催淚彈、閃光彈,讓警方與廣大市民對立起來,罪魁禍首,正是推動政制改革的關鍵──梁振英,而你,譚志源弟兄,身為基督徒,我們希望有基督信仰的掌權者,必須進行嚴肅的反省:

  一、當政治危及人民,問責高官中的基督徒有何政治角色?我們是參與其事,抑或是退隱以保名節?還是公開站出來,與專制政權劃清界線?

  二、當政治不再追求公義,公務員中的基督徒有何政治角色?我們還是積極推動不義的政策,以「打好呢份工」作為工作倫理?還是尋求更佳的方式,在自己的位置按良心做事?

  三、當政治目標與宗教目標衝突,基督教會是利用政治的位置帶來有利自己宗教的目的,還是在宗教自由的基礎上發聲,挑戰政治的不合理,向專制政權說不?

  這些問題不止是高官基督徒要反省,亦是香港教會需要面對的。現時正是政改及香港民主運動的關鍵時刻,官員在人民與極權之間,要選擇站在那一邊?當然,高官基督徒有權繼續任職香港政府,然而我們呼籲基督徒站穩信仰,在執行違反基督信仰的政策與政務時,勇於說不。

聯署此牧函,請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38804002998335/

尋找可盡的份──葵芳街站經驗分享

尋找可盡的份──葵芳街站經驗分享
文/蘇綺梅



在政改的事情上,自覺應有參與的份。面對高牆,決定跑去當六二二公投的義工。人大落閘後,聽朋友說去派傳單,向市民介紹佔中爭普選,覺得饒有意思。及後,看到劍玲分享在街站排傳單的文章,感受到身體力行參與的實在。許是被罵或冷待,或是偶爾的鼓勵,「汗水」與「口水」的功夫,總比鍵盤上的批評與宣洩踏實。心裡想著要行動,但又怕遇上惡意的責難或誠懇的查詢,卻未能把爭普選的理據清晰闡明。

擺街站的那個早上,仍在猶豫應否參與。恰巧看到一則報道:一個中三學生拿著擴音器,在旺角擺街站爭普選,被一位維園阿伯謾罵騷擾。頓時,心裡對這孩子又憐愛,又敬佩,想到教學多年,不就是想培育獨立思考、敢於承擔的學生嗎?活了半輩子,有點人生閱歷,難道這關鍵時刻,還要退縮起來,讓孩子受靶?於是,重新翻閱有關普選的資料,基本法三十九條、四十五條……下午,到葵芳的街站去了。

懷著被拒絕的心理準備,在人流頻密的地鐵站外派傳單。我誠懇地送出每頁單張。過程中,持咪的同伴聲嘶力竭地解說爭普選的重要,言詞鏗鏘有力,但駐足的,卻沒幾人,更沒有我先前想像般認真的提問或爭辯。路人匆匆而過,有的舉手擋住,拒絕接收;有的不屑一顧,是絕對的政治冷感;有的臉上似帶幾分恐懼,像觸電般彈走;有的臉上像寫著「請勿打擾」四個大字,註腳是我的生活處境有別於你的。究竟,是他們的生活處境真箇安然,抑或還未意識到風雨將臨。接過傳單的,有的隨手拿去,目無表情;有的面容親切,看來會認真閱讀。總之,單張傳開了,心裡安慰。偶爾聽到一兩聲「加油」「支持你」,已是我十足的鼓勵。

同伴說我派出的單張比其他人多,其中有點竅門吧。我看準帶著孩子的父母,一開口就說:「為了下一代,我們要真普選……」那話挺湊效的,父母總希望為兒女的未來做點事情,大都回過頭來領取傳單的。在街站個多小時的站立及呼籲,對我這個專業的老師,絕非難事。吹笛卻無人跳舞的情景,於我,更算不上甚麼,以過去任教低學習動機的學生經驗,遭拒絕,實屬等閒。

那個下午,我們共派出350份單張,這數目只是行人中的少數,未醒覺的人,還有很多,只派出區區的單張,有用嗎?我想起撿海星的故事,眾多海星被巨浪沖了上岸,正在死亡邊緣。唯一拯救的方法,就是把它們一顆顆的撿起來,拋進大海。仍在抱怨效果有限,行動遲疑,只有叫更多海星死去。面對今天的香港處境,我們總可找到自己可盡的份,我祈求上主賜我勇氣與智慧,繼續盡上我的一份。

[編按:這篇文章紀錄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街站經驗,雖在佔中之前,但與市民溝通的需要,在佔領運動發生後更加重要。參與街站,可聯絡以下行動:
https://www.facebook.com/suphkaction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53201018172916/

加入SCM「支援佔中小隊」:http://goo.gl/JQT4KE

本文出處:http://www.ecumenicalchannel.net/?p=1553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抗爭時,讓我們都「非暴力溝通」


抗爭時,讓我們都「非暴力溝通」

文:劉劍玲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執行幹事



隨著佔領、罷工、罷課運動擴大,大家有越來越多機會與家人朋友討論運動,而這亦是非暴力抗爭的一環,就是爭取廣大中立者的支持。如何溝通,才能夠與人連結爭取支持?以下舉一些例子供大家參考。

例子一:出於愛與和平

街站叫喊或FB現況:「你地呢班大人慚唔慚愧呀,要D學生細路去為我地爭取民主!」

我們不希望,人們是出於內疚或慚愧,而參與社會運動,因為我們相信每個心靈都是自由自在的,不應受控於愧疚。
我們更希望,人們是出於對香港的愛護,對平等、公義、民主的追求而抗爭。

建議句:「學生已經在政總佔領了兩天,他們很疲累,是時候由大人們接力了,為了下一代的民主自由,我們與學生並肩作戰吧。」

例子二:傾聽親友的痛苦

朋友的FB上,親友寫著:「喂,facebook唔係比你兩公婆不停放政治資訊。搞少陣幫幫忙啦,你兩條友好煩,你地鍾意捐驅又好罷食罷瞓又好,咪洗板做假象啦。」

「NO」的背後,反映親友的憤怒和痛苦,她到底有什麼需要得不到滿足呢?從字裏行間估計,她可能:
1) 需要「和平」、「秩序」。
2) 需要「親密」。

同樣面對各處佔領運動,有人高興,認為終於有強而有力的聲音,去反映香港人追求民主的願望;有人擔憂,認為警察施暴,學生會受傷害。

親友的情緒,是源於她的內在聲音。她可能認為佔領運動發展得快,一時無所適從;同時她認為自己是親友,要做facebook friend,卻自覺長期收到「政治資訊」,不懂得處理積壓的憤怒和不安。

在體會親友的痛苦過後,建議可以善意回應:
「看到facebook的『政治資訊』,你感到煩擾,因為你需要寧靜和空間去休息,是嗎?」

盡量用「感受」和「需要」回饋親友,不用責備自己或親友。確定親友需要後,可以有具體請求和建議,例如:「家姐,聽音樂輕鬆十五分鐘,再上網看資訊吧」。

請求要具體,可做到,並且以正面方式表達。如果以「不」來表達,例如「你可以unfriend我」,有可能令親友感到冒犯,達不到善意溝通的效果。

當我們連結到親友的「感受」和「需要」後,或許他們會放下敵對狀態,開始講更多他們的需要。有一次,我試過聽一位鄰居阿姨說,她不喜歡遊行集會示威,認為會破壞經濟。當我再問更多時,發現原來這位阿姨,在訴說她當年偷渡來港無親人又身無分文的苦楚。

傾聽,使我們與人連結。在傾聽感受後,親友的需要得到滿足,便有空間去聽我們對民主香港的訴求和抗爭中的各種感受。

如何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可以用來傾聽親友,也可以傾聽自己。步驟如下:

步驟一   觀察:盡量不帶評論地描述發生什麼事。評論和內心說話則反映我們的感受和需要。
步驟二   感受:傾聽自己的感受,例如憂慮、憤怒、傷心、興奮、自在等等。
步驟三   需要:找出自己心中所需,例如民主、公義、自由、親密、信任、空間等等。
步驟四   請求:以行動滿足需要,例如聽音樂輕鬆十五分鐘,例如參與集會爭取普選。

願我們都充滿愛心與平安,傾聽自己和別人的需要。
願香港建立愛與和平的民主精神,不只普選制度,而是深入我們每天的溝通當中。

(本文刊於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春天教會「非暴力抗爭」特刊,將於這幾天佔領聚會街站與市民分享)

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非暴力抗爭十問






近日佔領運動遍地開花,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春天教會特別製作此特刊,深化理解非暴力抗爭的理念。

非暴力抗爭十問

1. 非暴力抗爭是甚麼?


政府權力源自人民,順民唯命是從,是間接助長一權獨大。根據研究非暴力抗爭的權威學者吉恩•夏普(Gene Sharp)博士,統治者有6大權力來源,人民抗爭得宜,當可逐個擊破統治者的權力支柱,令政權不得不面對人民訴求。

統治者6大權力支柱

1. 權威:被統治者接受統治者的權威
        (你是否接受特區政府的公權力?)

2. 人民:被統治者甘當順民,及民間團體願意與統治者合作
       (港人都是好市民,依時填交報稅表、繳交差餉或公屋租金等)

3. 知識技術:被統治者願意提供專業知識予統治者
       (劉兆佳、鄺保羅及李國章之流願以其政治學/宗教學知識為政府保駕護航。你願意嗎?)

4. 意識信念:被統治者在心理上、信念上、意識上、習慣上服從統治
       (我們的教育系統教導學生尊師重道,服從權威。但你或許會問「服從還是盲從?」)

5. 物力:被統治者甘願向統治者提供物力,如財貨及自然資源等
       (人們樂交稅款,卻從不過問公帑有否善用。警察發的催淚彈,是市民的錢。)

6. 制裁:刑法、警察及軍隊
       (警察使用胡椒噴霧、施放催淚彈,「依法」鎮壓市民和平表達意見。)

針對這6項,被統治者越合作、支持和服從,統治者的權力越大;反之,被統治者越不合作,不支持和不服從,統治者的權力就越小。

非暴力抗爭就是用愛作感召,消除恨怨,透過廣大民眾公開組織和參與不合作運動,例如和平佔中運動,以削弱甚至癱瘓統治者的權力,讓統治者不得不面對現實,回應人民訴求。

行動的願景包括:

(1) 非暴力抗爭遍地開花,統治者難以鎮壓
(2) 統治者依賴的社會經濟體系面臨崩潰
(3) 統治者失去鎮壓能力,例如警察、政府部門不聽命

2. 共產黨也是靠暴力奪權,非暴力抗爭有用嗎?

若我們使用暴力,就跟極權施暴者一樣。中共多年專政,已建立龐大的維穩機器,假如人民以暴抗暴,只是以卵擊石,且代價太大,並會予當權者鎮壓的口實,更難感召民眾加入抗爭行列。

非暴力抗爭就是由低風險行動開始,例如眾人多交十蚊稅,先令稅務局疲於奔命退回多付款稅等,再視乎當權者的回應,將行動逐步升級。

「暴力鬥爭和游擊戰,拿來跟非暴力鬥爭比較,兩者的目標可能一樣,都是來解放人民,但是暴力鬥爭的方法,卻沒法使廣大的人民參加戰鬥的行列,例如老弱婦孺就不適合參加武裝戰鬥。就因為他們沒法參加戰鬥的行列,他們也就沒法與決策。一旦革命成功了,雖是打著人民的旗號,實際上人民根本也管不了。」《結合在一起:女權主義與非暴力》

上文所述,不是跟中共暴力奪權十分相似嗎?「雖是打著人民的旗號,實際上人民根本也管不了」。當然,我城目前並非要革命,也非要求港獨,我們是要爭取真普選,而上述抗爭理念可作參考。吉恩•夏普博士認為,人們抗爭時甚至可在安全情況下,讓老弱婦孺先行,以減低行動予人的暴力感。

3.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看來很消極,成效不彰,人們亦似覺無力;如何凝聚眾人力量?以往有何成功例子?


這是人民最有可能成功的方式抗爭,怎能說是消極被動?非暴力抗爭積極主動把理念傳播,號召眾人參與行動,裝備人民的抗爭知識,力求匯聚眾志,向當權者說不。印度聖雄甘地的不合作運動皆為實際行動,例如發動人民抵制英國貨和食鹽長征,並非紙上談兵。

當然,非暴力抗爭有其代價,任何運動可能屢遇挫敗,或短期內看不到成功,尤以今天我城面對中共為甚,但就在與我們隔不多遠的台灣與南韓,人民經歷多年慘痛抗爭,今日終享民主成果。我們作為香港人,當鼓起勇氣,磨練意志,感覺無力便互相鼓舞,先策劃低門檻的行動,讓眾人易於參與,徐徐壯大聲勢,再提升抗爭級數與力度。

運動可以集中爭取廣大中立者的認同,喚醒沉默的普羅市民,這比起改變對方陣營的支持者來得容易。以台灣三一八反服貿為例,當地學生在抗爭期間,逐漸爭取到媒體和大眾的支持,最終取得成功。

歷史上,非暴力抗爭的成功例子計有印度人民推翻英國殖民統治、馬丁路德金的黑人民權運動、東歐各國脫離蘇聯獨立、非洲各國的顏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等,較近期則有台灣太陽花學運及埃及人民推翻穆巴拉克專政等。

4. 抗爭者為何要自願承受刑責?

非暴力抗爭以愛和道德作感召,公民抗命就是其中一種形式,抗爭者違法達義,並甘願受罰,服膺於法治,期望以此喚醒民眾。抗爭者皆準備承受代價,無所畏懼。不施以暴力者,心無怨恨,只有大愛,實無所懼,反而普通人如你和我若訴諸暴力,便會因良心責備而心存懼怕,亦會害怕對方加倍暴力還擊。歷史上,甘地、馬丁路德金及哈維爾等偉大領袖與無數抗命義士均多次坐牢,但他們的牢獄生涯亦成就了光輝。在香港,人們或許未能輕言承受牢獄之災,但我們仍可按自身情況,在可承受的範圍內盡量付出,重點並非一小撮人承受一切,亦是眾人分擔,各人承受一小點代價。現時的流動佔領,甚至無需任何代價。樂觀地想,如果政權易轉,今天的政治罪名,必得平反。

5. 行動與部署都公開透明,不就讓人有機可乘?

非暴力抗爭的重要原則,是所有行動都公開進行,不會秘密活動。歷來成功的運動皆如此,民眾光明正大行事,讓舉世知道有人願意為他人犧牲,像在製作一部活生生的電影供民眾觀看,藉此把理念廣傳。抗爭行動都放到陽光下,間接令政府的滲透和特務失效,亦能彰顯人民磊落行事,去除眾人恐懼。主辦者甚至會將行動通知警察,以示無懼打壓之志,增加道德力量。採取行動前,主辦者會下達最後通牒,把行動的訴求、方式、地點和最後期限通知政府,如果對方仍漠視民意,或讓步幅度不符合要求,則非暴力抗爭行動必將進行,正如學聯早前要求梁振英在48小時內與學生會面,但政府置若罔聞,於是學聯將行動升級,到禮賓府緝拿梁振英。

非暴力行動的公開原則:
1. 領導者的姓名及動向完全公諸於眾,讓大眾及反對者知悉
2. 參與者簽署抗議書/承諾書
3. 所有行動公開進行
4. 通知警察

例子:甘地的食鹽長征
甘地在行動前致函英總督,若在3月11日前不取消食鹽惡法,便公然帶領群率違法。信中明確表示人民有這樣的行動,並公佈參與名單,指英國殖民者可拘捕眾人,但如果甘地在這之前被捕,成千上萬的印度民眾將會繼續違反食鹽法,並樂意接受懲罰,直至監獄爆滿。

6. 為何要愛鎮壓我們的警察?


甘地眼中,不但要解放被壓迫者,更要解放那些壓迫者,因為他們也被制度綑綁心靈與生活,以至為害人民。因此,甘地強調要「感化」敵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亦曾說:「你無法用仇恨與殘酷,去治療心頭的恐懼,只有愛才能辦到。仇恨痲痺了我們的生活,愛卻使我們得到舒解;仇恨使我們的生活混亂,愛卻使我們生活和諧;仇恨使我們暗無天日,愛卻使我們走向光明。」

因此,我們要挑戰不義,但不傷害執行不義的人,行動針對的不是執行者與警察,因為他們只是統治者的工具,本身也受著不義之苦。抗爭者要以愛感動軍警,讓他們明白,自己並非跟人民對立,自己脫下制服就是人民。唯有愛,人民在抗爭成功後,才不會對軍警秋後算帳,軍警明白這一點,亦會更容易放低暴力,停止鎮壓。事實上,已有輔警自願辭職,又有防曝警為示威者洗眼。香港人本性,非常善良。

我們也許會問,在甚麼情況下才能成功感化執行者?
(1) 牽涉利益的程度:利益越少越易感化
(2) 社會差距:對方把非暴力抗爭者越看成自己同胞,越易受感化
(3) 對方的人格結構:若對方是感情豐富的人,比較易因行動者受苦而改變態度
(4) 信仰規範:雙方若有相同或接近的信仰和行為規範,較易感化
(5) 中立者的角色:若對方很在意中立者的態度,或廣大市民目睹非暴力抗爭者慘遭鎮壓,也較易感化

我們亦要明白,感化敵人並非易事,以香港為例,社運人士和市民或許要長時間持續向警員釋出善意,及表現自身的公民質素,才有望成功。然而,市民在實力懸殊下,要感化武裝軍警縱然困難,卻非不可能,塞爾維亞強人米洛舍維奇就是於2000年在軍警拒絕執行鎮壓命令下黯然下台。

7. 非暴力抗爭似乎比較難懂,怎樣才能迅速傳播理念,讓人明白,繼而參與?


非暴力抗爭的原則和理念確非三言兩語可道來,有甚麼比投擲汽油彈來得簡單快捷,但這同樣迅速令同路人卻步,因為民眾普遍不愛暴力,亦害怕損傷,警方更可迅速找借口鎮壓,令運動隨即失效。香港市民多有希望貢獻心力與時間抗爭,卻苦無對策,非暴力抗爭正好提供論述基礎,為抗爭路開展新方向。正因為非暴力抗爭理念需時理解,才有本刊的誕生,作為傳播的媒介和工具。我城今天部分民眾已然覺醒,從過往多次遊行集會可見,以香港公民的質素,絕對有能力理解非暴力抗爭行動,並能擔當傳播的使者,向身邊人講解此理念。本刊讀後敬請傳閱,廣佈訊息。

抗爭重點之一,是選擇具體而明確的訴求,以便向民眾解釋,例如和平佔中是爭取真普選。如果訴求過於模糊,或要求過高,致使政權難以答應和讓步,只會令形勢僵持,或迫使政權鐵腕鎮壓。即使對方被迫坐到談判桌,若訴求過於抽象,亦不利於實際談判。因此,抗爭行動應衡量自身實力,提出一項或數項具體而明確的訴求,成功後才再接再厲,提出其他訴求。

8. 為何抗爭者要聽從指揮?行動是大家的,誰也不是領袖吧...即使領導者策略有誤,也要盲從?豈非自削實力?


非暴力抗爭的民眾要建立堅實組織,切忌各自為戰。抗爭雖然不涉暴力,卻要有軍隊般的紀律,方能集眾人力量,以弱制強。因此,抗爭者的訓練非常重要。一般人面臨打擊,反應可能是逃走、反擊或癱瘓無力,不知所措。然而,非暴力抗爭者卻不逃走、不反擊,也能隨機應變。這靠的就是訓練。

歐美一些非暴力行動團體,例如反核團體、女權團體等,經常舉辦各式研習班,訓練成員面對暴力打擊時,如何堅守非暴力原則。例如,接受訓練人士在模擬警民對峙下,躺在地上被拖走,或在棍棒毆打下,仍然帶笑承受。當然,並非每一位抗爭者均會或均要受暴力對待,但參與非暴力抗爭,確要有被襲的準備,而這亦反映訓練的重要性。即使普通民眾不參與策劃,同樣應接受一定程度的訓練。

大型行動的主辦單位應建立訓練有素的糾察隊,維持現場秩序,也可分隔警察與群眾,避免暴力發生。例如台南神學院訓練的糾察隊,便在反服貿行動中擔任交通指揮。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後,亦已準備面對警察施以暴力,因此也要受訓,學習被毆時如何減低受傷機會,並盡量和善應對,減低警察敵意。

「行動是大家的,誰也不是領袖」,這確是非暴力抗爭的重要原則。運動最理想是由下而上發動,由不涉政黨的普通市民組織及牽頭,例如反國教運動由中學生領頭,和平佔中則由港大法律學者倡議,這些主辦者來自群眾,亦更易得到群眾信任,更能動員群眾,終能展現強大抗爭力量。

黃之鋒說:「我不是英雄」。他的意思是,非暴力抗爭不靠聖人或社運領袖推動,他們或會成為打壓對象。運動過於依靠領袖,亦會削弱群眾參與組織或決策的機會。中大622罷課集會前,中大學生會便接連數星期舉辦罷課會議,與同學商討罷課細節,增加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感。事實上,普通人受過訓練與教育,便成非暴力行動者。

誠然,每次行動總要有人行前,有人殿後,走在最前者,難免擔起領導之責。媒體雖有助散佈行動的訴求及訊息,卻也喜歡標籤領袖,有違非暴力抗爭理念。因此,非暴力抗爭運動即使存在領導角色,領導者亦應避免居功,而是保持與群眾步伐一致。台灣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陳為廷就請群眾「千萬別相信我們不會變質」,促外界時刻監督。

非暴力抗爭是不動刀槍的戰事,參與者需有鐵一般的紀律,並要事先明白行動的代價,例如有可能出現傷亡,而運動不會迅即見效,甚至發生暴力事件,使運動光環消失。所以甘地指出,抗爭者需有內在的約束,以維持紀律。

維持紀律的方法

(1) 呼籲與聲明

非暴力行動的領袖常在行動前或現場透過口頭呼籲或散發聲明稿,要求參與者維持非暴力紀律。

1933年5月8日,越南佛教徙爭取宗教自由,竟遭槍擊。第二天,佛教領袖發表公開信,要求信徒「以秩序井然的、和平的、非暴力的方式,來保護我們不容侵犯的宗教。」

甘地、馬丁路德金等領袖們,也常在行動前發聲明,呼籲參與者必須遵守非暴力原則。

(2) 行動準則與紀律規定

發傳單向群眾解釋非暴力原則,內容可包括(i)行動計劃;(ii)非暴力原則;(iii)為何採取非暴力;(iv)各種狀況下的應變措施。

(3) 宣誓

要求參與者簽署承諾或宣誓,表明決心遵守非暴力原則。

(4) 糾察

組織幹練的糾察隊伍,實地維持紀律。糾察必須接受更嚴格訓練,深入瞭解行動計劃與非暴力原則,且能靈活調動,隨機應變。

(5) 狀況演習

糾察隊和參與者作沙盤推演,模擬狀況,使運動可視乎情況,靈活變陣:
i. 人數多寡:隨著雙方人數多寡變化而調度戰術;
ii. 陣式變化:當警察正面攻擊,或側擊,或夾擊,或雙方長時間對峙,抗爭者如何佈陣,例如食鹽長征每見警察即坐下;
iii. 震撼教育:故意製造逼真的聲響或毆打、被捕等效果;
iv. 蓄意挑釁:扮演挑釁者,在旁丟東西或謾罵;
v. 領導者被捕:考驗主辦者能否迅速另覓替補,繼續行動;
vi. 協調指揮:當對方造謠或從中策反,或抗命者需要長期抗爭或佔領,運動的協調指揮系統應如何保持運作,持續發揮功能;
vii. 緩和情緒:當對方極力挑釁,試圖激起民眾情緒,非暴力抗爭者則以靜坐、
唱歌、禱告(眼睛不能全閉上)等方式緩和情緒。

9. 若最後因行動失控而叫停,是否代表抗爭失敗? 


雖然非暴力抗爭行動著重訓練和組織,但面對政權滲透,仍難保能完全避免暴力事件發生。當抗爭面臨或經已失控,主辦者應當機立斷停止或取消行動。但緊記,叫停行動不代表失敗,而是保留實力,再評估形勢,等待時機再作抗爭。而早前香港市民從公民廣場轉化為流動佔領,擴大整個佔領運動,反而得到更多民眾支持,朝向更大的成功。

10. 中共十惡不赦,過往的成功例子,面對共產黨會否都不管用?人民真能感化他們?


答案在你手,就視乎你是否願意付諸行動和努力感召他人。人數越多,意志越堅定,能感染眾人甚至共產黨的機會越大。過去幾天的經驗已經證實,香港人只要齊心,即使面對催淚彈、炫光彈,示威者一時散開稍事休息,轉眼又會跑出來繼續抗爭。香港人的善良與堅持,已經感動了不少警員及政府官員,世界各地都已經有聲援行動。愛與和平感動世界,香港人,必勝!

(本刊內容摘自台灣長老教會大專部URM訓練營,由阿健撰寫,特此鳴謝)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今天1PM,泰澤崇拜、支援佔中@添馬公園

佔領中環已正式啟動,
我們將於1PM在添馬公園舉行泰澤崇拜,
並開始支援佔中,
會來的朋友,請到該區找我們。

加油!

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
春天教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自佔中秘書處消息:


【 佔領中環 正式啟動 】

和平佔中 9月28日01:40 宣布,正式啟動「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並就政改提出兩點嚴正訴求:「撤回決定,重啟政改」。

在金鐘公民廣場連續兩晚的佔領,已完全體現港人自決命運的覺醒。學生與市民持續自發留守所展示的勇氣,感動很多香港市民,然而政府對於學生訴求依然無動於衷。時代的巨輪到了此刻,我們決定起來行動。

佔中運動會承接目前的佔領行動,以佔領政府總部作為起點,佔中的支援人員與物資將會進場,我們呼籲所有和平佔中的支持者,來到政府總部留守,一起投入這場公民抗命。

和平佔中有兩點訴求:
一、立即撤回8月31日「人大常委會就香港政改的決定」;
二、馬上重新啟動政改諮詢。梁振英政府在政改一役表現失職,我們要求梁振英向中央政府重新提交政改報告書,必須充份反映香港市民對民主的真正訴求。假如梁振英拒絕回應,行動將會升級。

和平佔中經過一年半的醞釀,致力促進各方對話,並藉商討與全民投票凝聚了民意。
我們重申會繼續堅守和平與非暴力的信念,我們呼籲香港人以良心去回應歷史的召喚,站出來勇敢地當一個真正的香港公民。

[和平佔中秘書處新聞稿]
Press Release by Occupy Central with Love & Peace (issued on 28.9.2014)

[ Occupy Central has formally begun ]

September 28 01.00, Occupy Central with Love and Peace (OCLPHK) formally announced the start of “Occupy Central” and issued the two following requests on political reform: Withdraw the decision, restart the political reform process”.

The two nights of occupation of Civic Square in Admiralty have completely embodied the awakening of Hong Kong people’s desire to decide their own lives. The courage of the students and members of the public in their spontaneous decision stay has touched many Hong Kong people. Yet, the government has remained unmoved. As the wheel of time has reached this point, we have decided to arise and act.

The Occupy movement will continue the current occupation, using the occupat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fice as a starting point. Personnel and materials to support Occupy Central will enter the site. We call on all supporters of OCLP to come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fice and to join this act of civil disobedience.

OCLP has two demands:
1. The immediate withdrawal of the NPCSC’s decision on the framework for Hong Kong’s political reform
2. The swift resumption of the political reform consultation. The Leung Chun-ying administration has failed in the political reform process. We demand Leung re-submits a new political reform report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Hong Kong people’s aspirations for democracy. If Leung refuses to respond, the action will escalate.

OCLP has undergone a year and a half of deliberations and dialogue with different sectors and the gathering of public opinion through deliberation sessions and the civil referendum.

We reiterate we will stand firm in our belief in peace and non-violence. We urge Hong Kong people to respond to the call of history, to stand up and have the courage to be a real Hong Kong citizen.

「袋住先」? "take it first"?


Yauyan Yau said, "With my hands up in the air during the demonstration yesterday, I saw a policeman in white shirt sprayed the pepper spray at the protesters without any warning. I was standing in the first row and facing the policemen. As a result, some of his colleagues suffered as well as the protesters. Someone behind delivered umbrellas to us.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a policewoman and me, while I was holding the umbrella, was as follows:

policewoman: put it down; it do hurt your neighbours
me: let me hold it higher then
policewoman: put it down
me: you will use pepper spray
policewoman: we will issue warnings before doing so
me: no, you've just sprayed without warnings
policewoman: next time we will, for sure

next time? huh? "take it first"? "